兒科醫(yī)生給厭食寶寶開的健脾方
《溫州日報》
2010年7月20日
育兒教育與服務 小兒推拿領導品牌
文章出處:http://baby.sina.com.cn/health/10/2007/2010-07-20/1028166347.shtml
作者:溫州醫(yī)學院附屬育英兒童醫(yī)院中醫(yī)科主任醫(yī)師、副教授 陳捷
小兒科古稱“啞科”,就是說小兒不會自己說出哪兒不舒服,為看病帶來困難。傳統(tǒng)中醫(yī)兒科看重望診,尤其看重望面色。脾虛的小兒面色不好,可以描述為“面色無華”、“面色萎黃”。小兒常脾虛。現(xiàn)代醫(yī)學也認為小兒消化機能發(fā)育不健全,加上營養(yǎng)吸收的負擔重,導致小兒消化不良很多。
忙碌的一天開始了。門診迎來一位3歲的小男孩。家長講:小兒胃口差,還偏食,身高體重比別人低,平時感覺沒有力氣,多吃后常常便溏,帶不消化食物。望診見到面色無華、頭發(fā)稀黃,切診感到腹壁、上臂肌肉松弛。我說這小孩是脾虛,治擬健脾益氣、消積助運,處方為:太子參12克、炒白術9克、炒薏苡仁15克、焦山楂10克、木香6克、益智仁6克、炙甘草10克,6劑,水煎服。服藥后復診,說胃口有明顯改善。家長要求長期中藥調理如何,我說只要胃納可,也沒有必要常服中藥。家長要求添加什么補食為好,我說只要每天均衡營養(yǎng)即可,“肉菜魚蛋果奶”,每天不缺,就是最好的營養(yǎng)。家長說什么東西不能吃,我說天然的食品都可以吃,工廠生產(chǎn)的食品都少吃。
厭食的小兒很普遍,給喂養(yǎng)帶來困難。面色不好,很多就是厭食引起的。中藥調理厭食很好。看看小兒舌苔,如果舌苔厚,稱為脾虛濕困,要用芳香化濕的中藥,比如砂仁、豆蔻;如果舌苔光滑、或者花剝如地圖,稱為胃陰虧虛,要用養(yǎng)陰健脾的中藥,比如石斛、太子參;如果舌苔沒有什么變化,胃納差,稱為脾失健運,要用健脾助運的中藥,比如炒白術、酒黃精。
“脾胃為后天之本”。關注小兒的脾胃,即小兒消化吸收的情況,是小兒生長發(fā)育的要點。許多家長認為自己小孩的抵抗力不強,容易感冒,面色不好,就需要從調理脾胃著手,治療擬補益脾肺,處方舉例:黃芪30克、炒白術9克、炒薏苡仁30克、木香6克、石斛12克、炙甘草10克,適宜6歲小兒,用于面色不好、經(jīng)常感冒。當然,戶外陽光運動最好。
下面開一張一般服用的健脾方,適合胃口較差、大便常溏、面色無華,不妨試試無礙(以6歲為例):太子參10克、炒白術9克、炒薏苡仁30克、石斛6克、木香6克、焦山楂10克、炙甘草6克、砂仁3克。脾虛食療,紅棗湯、米仁(薏苡仁)粥、山藥塊、八寶粥等,都可以自己做著吃。市面健脾消食中成藥很多,也可以選用。
◇ 相關文章 ◇
優(yōu)活健康網(wǎng)(臺灣) 《信息時報》 《大河健康報》 《中國中醫(yī)藥報》 《溫州都市報》 《健康時報》 《東亞經(jīng)貿(mào)新聞》 《廣州日報》 《羊城晚報》 《現(xiàn)代育兒報》 《新民晚報》
|